书目信息 |
| 题名: |
中国监察制度史稿
|
|
| 作者: | 曾哲 著 | |
| 分册: | ||
| 出版信息: |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 |
|
| 页数: | 348页 | |
| 开本: | 24cm | |
| 丛书名: |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| |
| 单 册: | ||
| 中图分类: | D691.49 | |
| 科图分类: | ||
| 主题词: | 监察--政治制度史--中国 | |
| 电子资源: | ||
| ISBN: | 978-7-5194-5265-0 | |
| 000 | 01135oam2 2200253 450 | |
| 001 | 2353232931 | |
| 005 | 20231104144730.39 | |
| 010 | @a978-7-5194-5265-0@b精装@dCNY98.00 | |
| 100 | @a20200408d2019 em y0chiy50 ea | |
| 101 | 0 | @achi |
| 102 | @aCN@b110000 | |
| 105 | @ay z 000yy | |
| 200 | 1 | @a中国监察制度史稿@9zhong guo jian cha zhi du shi gao@f曾哲著 |
| 210 | @a北京@c光明日报出版社@d2019 | |
| 215 | @a348页@d24cm | |
| 225 | 2 | @a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|
| 300 | @a光明版 | |
| 330 | @a本书从先秦到民国时期,以二十五史等正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为依据,按照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及制度萌芽产生、发展而臻于完备与重大流变再造等,在这一历史性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趋势,将中国古代监察的法案与制度之变历史分为先秦、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、民国等7个阶段,并从历朝监察思想渊源、监察体系概况、监察机构的设置与职能、监察权的整体运行、监察立法法案、历史评价等方面分析各个时期中国监察制度的法律成果、个性特点、借鉴价值和历史局限性。 | |
| 461 | 0 | @12001 @a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|
| 606 | 0 | @a监察@x政治制度史@y中国 |
| 690 | @aD691.49@v5 | |
| 701 | 0 | @a曾哲@9Zeng Zhe@4著 |
| 801 | 0 | @aCN@b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图书馆·11@c20231104 |
| 905 | @aBZT@dD691.49@e6 | |
| 中国监察制度史稿/曾哲著.-北京:光明日报出版社,2019 |
| 348页;24cm.-(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) |
| 光明版 |
| ISBN 978-7-5194-5265-0(精装):CNY98.00 |
| 本书从先秦到民国时期,以二十五史等正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为依据,按照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及制度萌芽产生、发展而臻于完备与重大流变再造等,在这一历史性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趋势,将中国古代监察的法案与制度之变历史分为先秦、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、民国等7个阶段,并从历朝监察思想渊源、监察体系概况、监察机构的设置与职能、监察权的整体运行、监察立法法案、历史评价等方面分析各个时期中国监察制度的法律成果、个性特点、借鉴价值和历史局限性。 |
| ● |
| 相关链接 |
|
|
|
正题名:中国监察制度史稿
索取号:D691.49/6
 
预约/预借
| 序号 | 登录号 | 条形码 | 馆藏地/架位号 | 状态 | 备注 |
| 1 | 2000946842 | 2000946842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9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 |
| 2 | 2000946843 | 2000946843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9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 |
| 3 | 2000946844 | 2000946844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9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 |
| 4 | 2000946845 | 2000946845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3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 |
| 5 | 2000946846 | 2000946846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3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 |
| 6 | 2000946847 | 2000946847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33/ [索取号:D691.49/6] | 在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