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目信息 |
| 题名: |
四十二式太极拳
|
|
| 作者: | 侯雯 编著 | |
| 分册: | ||
| 出版信息: |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|
|
| 页数: | 99页 | |
| 开本: | 24cm | |
| 丛书名: | ||
| 单 册: | ||
| 中图分类: | G852.11-64 , G852.11 | |
| 科图分类: | ||
| 主题词: | 太极拳--图谱 | |
| 电子资源: | ||
| ISBN: | 978-7-5349-9160-8 | |
| 000 | 01213nam0 2200241 450 | |
| 001 | 2370160866 | |
| 005 | 20231103193036.24 | |
| 010 | @a978-7-5349-9160-8@dCNY48.00 | |
| 100 | @a20190226d2019 em y0chiy50 ea | |
| 101 | 0 | @achi |
| 102 | @aCN@b410000 | |
| 105 | @aa z 000yy | |
| 200 | 1 | @a四十二式太极拳@9si shi er shi tai ji quan@f侯雯编著 |
| 210 | @a郑州@c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@d2019 | |
| 215 | @a99页@c彩图@d24cm | |
| 300 | @a太极冠军演练图谱 | |
| 330 | @a四十二式太极拳,由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编创,是全国太极拳比赛重要的标准套路。此外,四十二式太极拳又是中国武术六段位的考核内容,所以又称“六段位太极拳”。四十二式太极拳兼采众长,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,又引用了不少其他流派的太极拳练法,如陈式太极拳的“掩手肱捶”“野马分鬃”;孙式太极拳的“开合手”“右单鞭”;吴式太极拳的“斜飞式”等,外形严格规范,劲力刚柔并重,气势舒展大方。四十二式太极拳另一个主要特点,是很注重左右动作的均衡性。如起式为“右揽雀尾”,收式为“左揽雀尾”,而传统太极拳一般是偏重一侧的,这样就使布局更合理,结构更严谨,内容更充实,锻炼更全面。 | |
| 606 | 0 | @a太极拳@j图谱 |
| 690 | @aG852.11-64@v5 | |
| 690 | @aG852.11@v4 | |
| 701 | 0 | @a侯雯@9hou wen@4编著 |
| 801 | 0 | @aCN@b91MARC@c20190226 |
| 905 | @aBZT@dG852.11@e58 | |
| 四十二式太极拳/侯雯编著.-郑州: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9 |
| 99页:彩图;24cm |
| 太极冠军演练图谱 |
| ISBN 978-7-5349-9160-8:CNY48.00 |
| 四十二式太极拳,由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编创,是全国太极拳比赛重要的标准套路。此外,四十二式太极拳又是中国武术六段位的考核内容,所以又称“六段位太极拳”。四十二式太极拳兼采众长,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,又引用了不少其他流派的太极拳练法,如陈式太极拳的“掩手肱捶”“野马分鬃”;孙式太极拳的“开合手”“右单鞭”;吴式太极拳的“斜飞式”等,外形严格规范,劲力刚柔并重,气势舒展大方。四十二式太极拳另一个主要特点,是很注重左右动作的均衡性。如起式为“右揽雀尾”,收式为“左揽雀尾”,而传统太极拳一般是偏重一侧的,这样就使布局更合理,结构更严谨,内容更充实,锻炼更全面。 |
| ● |
| 相关链接 |
|
|
|
正题名:四十二式太极拳
索取号:G852.11/58
 
预约/预借
| 序号 | 登录号 | 条形码 | 馆藏地/架位号 | 状态 | 备注 |
| 1 | 2000945479 | 2000945479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 |
| 2 | 2000945480 | 2000945480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 |
| 3 | 2000945481 | 2000945481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 |
| 4 | 2000945482 | 2000945482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 |
| 5 | 2000945483 | 2000945483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 |
| 6 | 2000945484 | 2000945484 | 安徽、中教混合/安徽时代(第一批)/11/ [索取号:G852.11/58] | 在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