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目信息 |
| 题名: |
西汉经学源流
|
|
| 作者: | 王葆玹 著 | |
| 分册: | ||
| 出版信息: |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|
|
| 页数: | 433页 | |
| 开本: | 22cm | |
| 丛书名: | 论世衡史丛书 | |
| 单 册: | ||
| 中图分类: | Z126.273.41 , Z126.27 | |
| 科图分类: | ||
| 主题词: | 经学--研究--中国--西汉时代 | |
| 电子资源: | ||
| ISBN: | 978-7-220-12384-9 | |
| 000 | 01057nam0 2200253 450 | |
| 001 | 2274229801 | |
| 005 | 20221008203735.45 | |
| 010 | @a978-7-220-12384-9@b精装@dCNY89.00 | |
| 100 | @a20211110d2021 em y0chiy50 ea | |
| 101 | 0 | @achi |
| 102 | @aCN@b510000 | |
| 105 | @ay z 000yy | |
| 200 | 1 | @a西汉经学源流@9xi han jing xue yuan liu@f王葆玹著 |
| 210 | @a成都@c四川人民出版社@d2021 | |
| 215 | @a433页@d22cm | |
| 225 | 1 | @a论世衡史丛书@f谭徐锋主编 |
| 330 | @a本书为著名学者王葆玹研究西汉经学的专著。经学,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,也是传统学术的筋骨和底色。作者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,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、流派、著述形式、分期、思想及衰变过程;就西汉礼学、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,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。由秦、汉的社会变革、学术政策,乃至西汉后期的改革,都说明了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。 | |
| 461 | 0 | @12001 @a论世衡史丛书 |
| 606 | 0 | @a经学@x研究@y中国@z西汉时代 |
| 690 | @aZ126.273.41@v5 | |
| 690 | @aZ126.27@v4 | |
| 701 | 0 | @a王葆玹@9wang bao xuan@f(1946-)@4著 |
| 801 | 0 | @aCN@b91MARC@c20211110 |
| 905 | @aZUCC@dZ126.27@e6 | |
| 西汉经学源流/王葆玹著.-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21 |
| 433页;22cm.-(论世衡史丛书/谭徐锋主编) |
| ISBN 978-7-220-12384-9(精装):CNY89.00 |
|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葆玹研究西汉经学的专著。经学,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,也是传统学术的筋骨和底色。作者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,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、流派、著述形式、分期、思想及衰变过程;就西汉礼学、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,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。由秦、汉的社会变革、学术政策,乃至西汉后期的改革,都说明了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。 |
| ● |
| 相关链接 |
|
|
|
正题名:西汉经学源流
索取号:Z126.27/6
 
预约/预借
| 序号 | 登录号 | 条形码 | 馆藏地/架位号 | 状态 | 备注 |
| 1 | 2000913505 | 2000913505 | 第三书库/ [索取号:Z126.27/6] | 在馆 | |
| 2 | 2000913506 | 2000913506 | 第三书库/ [索取号:Z126.27/6] | 在馆 | |
| 3 | 2000913507 | 2000913507 | 第三书库/ [索取号:Z126.27/6] | 在馆 |